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王晓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为人为艺有静气 ——读王晓《秋居图》

2015-03-03 00:00:00 来源: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 作者:
A-A+

  在中国画的现代继承与发展的道路上,众多艺术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从构图范式到笔墨语言,各方面都有探索。传统山水的范式在今天是否已经太过陈旧,今天的山水又是否必须要跳出传统另辟蹊径,固然是一个见智见仁的话题。不论是上世纪末的实验水墨,还是近年来勃兴的新水墨,继承传统和当代创新是每一位艺术家无法回避的问题。画家王晓对此有着自己的认知和答卷。

  “绘画艺术需要脚踏实地,无捷径可言,我这个年龄应该清醒地认识自己,静下心来做学问。”静下心来的王晓,开始在山水画领域思考如何在传统精髓的基础上,融汇现代审美意识。他的种种探索,可在其山水小品中略见一斑。王晓的山水小品,多为斗方之作,或着意于某一传统语言的磨炼,或专注于某一现代程式的尝试。正是这看似不经心的随笔之作,反而更能映照出其对山水画探索的意向所在。

  秋居图(国画) 39×48厘米 王晓

  其《秋居图》,前方寥寥的四株树木,却有意用四种树木画法,在枝干纵横交错里,循古法而不泥于法,尝试新组合下的笔法对话,笔笔有来历但处处随心而发。在树木的交相掩映后,一座茅屋稳居画面正中,在传统经营位置里需回避之处,却由于树木遮蔽,以及茅屋前之字形的小径,使得这一座茅屋无突兀之感,反而平添质朴之意。后方山峦起伏中的焦墨皴擦,和前方树下溪畔的精心点染,章法具备且不失笔意。整个画面浅绛设色的古意,又因看似随意的青苔点厾而跳出固有范式的窠臼。

  纵观整个画面,在对传统的相承上,无一处跳脱传统笔墨皴法的范式而妄图别出心裁。但这种看似对传统的承继,不是一味守旧、简单搬用古代山水模块,也不是简单地在山水中加入些现代元素来证明传统山水的当代创新,而是尽量利用传统的笔墨,在小小一幅斗方里,苦心孤诣地寻找传统与当代的交集。

  晨光 39×48cm

  《秋居图》是王晓系列山水小品中的一幅,这幅作品,不同于其特意与传统拉开距离的尝试之作,也有别于其意在传统笔墨的研习之作,更非其精心创作的大幅巨制。但透射出的是王晓试图在看似已经发展完备的山水田园里,探索如何将古人的意境、古人的生活带入现代人的审美感受和精神诉求。

  有静气,不仅是《秋居图》里溢出的气息,也是王晓个人气质的自然流露。正是这份静气,才使得其人、其艺在当代纷杂的艺坛,显得尤为可贵。

  作者冯智军,本文刊于中国文化报2015年2月15日,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师古不泥古 个中有新意

  在这个变化的年代,任何事物的更迭都是如此的频繁,让一切的新生力量都显得再正常不过。艺术同样如此,艺术也在今天获得了极大的解放,似乎一切都可以与艺术扯上关系,再新的艺术样式也会显得平常。在这个发展迅猛的时代,传统的一切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总有那么一批人,执着地近乎固执般地坚守着传统,在传统中固守着精神的原乡。在这份精神的秉持下,他们并未固步自封,而是在传统与当代间寻找平衡。既不背离,又不迎合,从而赢得了自我的独立,王晓正是这样一位画家。

  雨后山泉 39×48cm

  第一次见到王晓的作品是在国家画院导师教学十周年系列成果精粹展上。在众多熟悉的名家之作中,偶见一幅小写意花鸟《竹声》,颇有意趣,与惯常所见竹图迥然不同。小写意既非大写意的求意忘形,也有别于工笔画的细致典雅,需两者之长皆有所兼顾,个中把握,稍有不到位便会陷入左右顾盼皆不及的尴尬之境。但王晓此作,状似写实,循竹林生长之态,枝干穿插掩映间又疏密有致,色墨相交下显状物之能事。但细细品味,分寸之间尽得小写意之精髓,进一步则媚俗,退一步则孤傲。

  山涧飞瀑图 146×78cm

  后再于另一处展览见其山水之作,皴擦点染间处处皆有来历,但又跳出因因相循之窠臼。从传统中走来,但洗去了时空的隔阂,在看似平淡无奇里,营造出更为难得的内在之韵。师古而不泥古,个中自有新意。不随波逐流,坚守住自己的秉性和所好,可能正是王晓作品里最可贵之处。

  作者冯智军,本文刊于中国文化报2015年1月25日,转载请注明出处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王晓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